第418章 好徒儿_极品废太子
乐文小说网 > 极品废太子 > 第418章 好徒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8章 好徒儿

  第418章好徒儿

  “这个八锭纺纱车比水泥复杂点,不过有殿下提供的图样,木匠们耗费了十来天的时间也鼓捣出来了。”

  木工坊里,杜如初指向一台拥有八个纱锭的纺车介绍。

  宁安围绕八锭纺车转了一圈,十分满意。

  大宁技术水平也就相当于现今的宋末元初。

  这个时候的纺纱车只有一个纱锭。

  在现今,直到黄道婆的出现,改良了纺纱车,才有了三锭纺纱车。

  纺纱车是用来纺棉纱的,有了棉纱之后,才有布匹。

  棉纱的价格下来之后,江南的布匹便以相对低廉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布匹市场。

  可以说三锭纺纱车出现后,极大促进了江南纺织业的发展,整体提升了江南的富裕程度。

  黄道婆之后又四百年左右,西方才出现一种原理相同,名为珍妮纺纱车的多锭纺纱车。

  这次,宁安正是在黄道婆的三锭纺纱车基础上加以改造,给出图样,最终木匠们研造出了八锭纺纱车。

  他一直相信大宁的匠人们工艺水平是优秀的。

  有时候,他们缺乏的仅仅是一个创意。

  事实证明,他提供创意,木匠们就出色完成了。

  “不错,不错。”宁安在纺纱车坐下,脚踩踏板,纺纱车便的木轮子便像缝纫机轮子一样转起来,带动纱锭旋转。

  其实,纺纱车在出现八锭之后,不断升级,甚至出现了八十锭纺纱车。

  但宁安没有选择制造更复杂的纺纱车。

  原因很简单,他有刀,也得有足够的肉切。

  限制于大宁当下的生产水平,棉花的产量是一定的。

  八十锭纺纱车若是出现只会导致材料紧缺,然后匠人空闲没活干的境地。

  而八锭纺纱车不多不少,能够维持优势,保持纺纱行业相对良性的发展。

  “这都是殿下的功劳。”杜如初向宁安投去崇拜的目光。

  水泥和八锭纺纱车固然不是很难。

  但一般人真想不出石灰石和黏土能造出水泥,纺纱车又能改造为八锭。

  接着,他突然一躬到底,口中道,“殿下,请恕我斗胆,收下我当个徒儿吧?”

  宁安正玩纺车在兴头上,差点一脚把纺车蹬开。

  他认真打量了下杜如初,见他不似玩笑,翻了个白眼道,“本王也就长你两岁,可不敢收下这这么大的徒儿。”

  杜如初道,“殿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在于年龄大小。”

  “你不拜师,本王不也教你了吗?”宁安说道。

  “那不一样,这匠人们说只有师父领进门,才愿意教真本事。”杜如初依旧躬着身。

  宁安莞尔一笑,他隐约猜出来了。

  想必杜如初与匠人们厮混久了。

  这些匠人见宁安教,杜如初学,便说他这位东海王想必有更大的本事。

  只是没有师徒名分,不愿意教给他。

  杜如初一寻思,就信了大半,才有他这次的表现。

  一念及此,他又想到太医院的院使温圩。

  貌似他已经收下了这么一个徒弟。

  既然如此,多收一个似乎也无妨。

  而且,古代的师徒关系极为严肃,这无疑于杜如初交了投名状,把自己置于他这个东海王麾下了。

  于是他道,“看你这么心诚,本王就勉为其难收下了,太医院的温圩是你大师兄,以后见到他要叫师兄,另外,平日里叫本王殿下即可,不必口称师父。”

  “谢殿下。”杜如初大喜,差点跳起来。

  随即他反应过来,一脸愤懑,“只恨与殿下相识太晚,否则也不能让温圩占了便宜,当上了大师兄。”

  他又问宁安温圩是怎么拜师的。

  宁安也没有瞒着,便把医治疟疾时候的事说了,又让杜如初不要向外透露温圩与他的关系。

  二人又闲聊了一阵,出了工坊。

  杜如初拜师之后,自觉与宁安更为亲密,不断央求宁安传授他一些真才实学。

  宁安也小露一手,路上同他讲了一些最为基础物理化学概念,也就相当于现今的小学生科普。

  譬如天上的雨雪是如何形成的。

  又举了装冰水的被子外面会凝聚水珠佐证。

  杜如初震惊地伸长舌头,半晌缩不回去。

  长安城的富贵人家常在冬季在地窖储存冰块,夏季拿出来解暑。

  他的确见过这一现象,但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

  宁安这么一讲,无异于给他看见了一个新天地。

  他向来不喜欢四书五经,但东海王向他展示的神秘世界,却让他不断深深陷入其中。

  直到宁安到了他住的院子,见到了鲁休,他才终于回过神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ew01.com。乐文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ew0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